发布日期:2021/11/1 8:56:24 来源:北电
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领导人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项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
近期已有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山东、吉林六省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启动。
青海
10月15日,中国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青海海南、海西基地项目集中开工。
据了解,此次青海省开工建设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包括8个就地消纳和7个青豫直流二期外送项目。
总装机容量达1090万千瓦。按能源类别分,光伏800万千瓦,风电250万千瓦,光热40万千瓦;
按地域分,海南州640万千瓦,海西州450万千瓦。15个项目分布在海南共和、兴海,海西乌图美仁、茫崖、大柴旦、德令哈,涉及新能源公司10家,将在2023年底前陆续建成并网。
甘肃
10月15日,甘肃省新能源项目集中开工。在国家确定的855万千瓦的基础上,甘肃省将具备开工条件的酒泉、金昌、张掖、武威、嘉峪关5市新能源项目纳入集中开工范围,总规模达到1285万千瓦。
据悉,甘肃集中开工的1285万千瓦新能源项目,不仅依托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体现生态环境效益、节能减排效益、经济效益等,而且突出了“光伏+治沙”“光热+风光电”,以及新能源就地消纳、依托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配套工程、自主安排发电项目等多样化特征。标志。甘肃将以河西地区为重点开发布局新能源,建成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酒泉风电基地,金昌等一批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建成并网。
内蒙古
10月16日,作为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内蒙古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于1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开工建设。
项目总投资近120亿元,规划用地规模10万亩,计划于2023年底前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建成后,年平均上网电量为410166.92万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125.06万吨,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1.26万吨。
10月20日,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国家首个利用既有火电通道打捆外送新能源多能互补项目——大唐托克托外送项目开工建设。
该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和中国大唐政企携手合作的典范之作,是中国大唐提升京津冀电力保障能力、加快绿色转型发展的重点项目。项目装机容量200万千瓦,总投资120亿元,计划2023年建成。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新增“绿电”50亿千瓦时以上,节约标煤超过17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400万吨。
宁夏
10月25日,国家大型光伏基地200万千瓦光伏项目日前在宁夏正式开工建设。
据了解,该项目由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装机规模为200万千瓦,总投资约101.6亿元,占地面积约万亩,将于2023年年底全部建成投产。项目配套建设1座20万千瓦/40万千瓦时的储能电站,通过灵绍±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外送至浙江。
山东
10月28日,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暨鲁北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基地,首批总装机20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开工仪式在潍坊举行。
该基地是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重点打造千万千瓦级基地项目之一,此投运后,年均发电量达26亿千瓦时,年可替代标煤82万吨。
据悉,此次开工的首批项目分别由山东海化、华能集团、华润电力、国家电投等公司投资建设,总装机规模200万千瓦,项目总投资90余亿元,配套建设30万千瓦/60万千瓦时储能电站,通过22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外送至全省各地,计划于2023年年底前全部建成投运。投运后,年均发电量高达26亿千瓦时,年产值10余亿元;每年可替代标煤8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13万吨。
吉林
10月28日,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全面建设启动仪式在白城通榆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40万千瓦外送项目现场举行。
据了解,“陆上风光三峡”工程是吉林省确定的重大新能源工程项目。它充分发挥了吉林省西部地区风光资源丰富、未利用土地多等优势,扩大自身消纳空间,打通“吉电南送”外送通道,从而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
主体区域包括白城、松原两市全部及四平双辽市,覆盖三个市、11个县(市区),幅员面积约5.1万平方公里。今年在建新能源项目总投资405亿元。到2025年,工程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800亿千瓦时,预计新增投资约18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