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据新华社消息,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会议强调,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这对基建的利好引发资本市场的反应:在4月27日早盘,大基建板块走强,其中诚邦股份、上海港湾、浙江建投股票涨停。
对此,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4月27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表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从‘量’和‘质’两个方向去理解,‘量’是指全面,‘质’是指加强。”
据陈雳解释说,首先在“量”的方向上,要把全国大基建的框架搭建起来,这其中涵盖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科技、物流、地下综合管网、防灾减灾、公共医疗卫生、环保等多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织成全国一张网,着力提升网络效益;其次,在“质”的方向上,把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定位提升,从当前的拉动经济层面上升到未来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层面,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专题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也对记者分析说,“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至关重要。从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较2021年回落3.3个百分点,低于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
在杨畅看来,“从内需动力来看,基建投资是较为明显的亮点。根据累计值折算后的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6.7%,较前值回落5.5个百分点;但其中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5%,较前值提高0.4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提高8.1个百分点。因此,现阶段充分发挥基建投资的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对于稳定经济基本盘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会议也指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在业界看来,这是对基础设施建设比较高的一个定调。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哪些领域?会议指出,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
在未来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空间方面,陈雳告诉记者,“在传统基建方面要加强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基建补短板工作,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保障民生,协调发展。”
在新基建方面,陈雳认为这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主要包括三个可为领域:一是低碳能源和特高压的基础设施领域,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降低对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保障未来能源供给安全。
二是公共医疗方面的基础设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次国内疫情的反复超出预期,对经济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一定程度说明目前现有的城市医疗基础设施的不足,加强公共医疗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应急消化能力,从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其他疾病的常态化。”陈雳说。
三是数字基建的信息安全领域。陈雳认为,“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今年国家启动了东数西算工程,信息量未来将迎来几何式增长,大量数据信息的安全至关重要,数字安全基建会是基础设施建设新的重点方向。”
在资金问题上,会议强调,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建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领域、各地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强化用地、用海、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要适应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财政投入,更好集中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投资运营。
陈雳对记者表示,“会议提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保障问题,强调从用地、用海、用能以及资金等多方面的资源进行保障,可以看出国家非常重视基建项目的推进和落地,预计接下来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再度增加,尤其是疫情严重地区复产复工后基建将迎来大规模的启动,行业需求有望集中爆发,可关注基建工程、建筑材料等方向的投资机会。”
展望未来,国盛证券也认为,基建的重要性全面提升、中长期空间打开;预计今年基建大概率高增,全年8%左右甚至更高,并提醒密切关注基建链投资机会,尤其是新增的安全基建。
杨畅还指出,伴随着国内重点城市疫情逐步消退,包括基建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促进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发力,有望推动中国经济基本面逐步修复。